敵人

茫茫人海裏,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總有幸遇上特別投契的好友。但上天彷彿很公平,必定安排我們碰上討厭的人。那我們應如何看待敵人呢?

早前無所事事時觀看立法會會議直播;某議員發言時口齒不清,內容空洞,就跟朋友說:「看看某議員的上位經歷;他數年前在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直選皆接連落敗。想不到在完善選舉制度下,就立即『當選』議員,踏上政壇的高峰。但他憑什麼呢?」

朋友笑說:「他們也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歸根究底也只是演員;我們未能在政壇發光發亮也不要緊,至少可以真誠磊落地做人。你聽過歌手李惠敏的名曲嗎?就把他視作對手吧!我們努力工作,積極生活;終有一天我們要證明《活得比你好》!」

政壇朋友一向奇怪特别,非常喜歡留意競爭對手,亦即敵人的最新動態。在政壇打滾多年,他空閒時特意在Facebook瀏覽某議員及關愛隊的消息,然後把發帖分享給好友,並借機嘲笑一番:「現今的議員舉辦高爾夫球培訓班,可算是高級的『蛇齋餅糭』!」、「以往我們派利是封時,限制每人只能領取一疊。現在那些委任或間選議員,為了『趕收工』,竟然用橡筋把十疊利是封紮起,一併送給街坊。」、「愛國者也要談規矩吧!他掛在路邊欄杆的橫額沒有填寫核准編號,待我一會兒發信到地政署投訴。」

聽罷,我百思不得其解:又與你何干呢?難道你有機會在選舉堂堂正正地擊敗他們嗎?那麼留意敵人不感疲倦嗎?

或許政治太黑暗,那談談足球吧!領隊固然有責任在場外訓練球員,既要保持球隊的風格,亦要制定最合適的戰術把球員的優點推至極限。這當然不夠,領隊必須花時間分析對手,並運用自己球隊的優點攻擊對手的弱點,知己知彼,才可百戰百勝;這就是賽前的基本準備。

敵人往往是鞭策自己的最佳方法。英超曼城破積分記錄奪得冠軍的那一季,也要多謝宿敵利物浦同時創下史上最高分的亞軍。當年西甲皇家馬德里與巴塞羅那的對決,教練團隊及傳媒就比喻成西班牙跟加泰羅尼亞的衝突一樣。把球會歷史,地方之間的恩怨情仇,通通帶到球場上,才可以把球員的表現發揮到極緻。很殘忍嗎?是的,球場上只有一個贏家。

以仇恨刺激自己發奮圖強是否一個好方法呢?假若不感到太疲倦,短期內也似乎未嘗不可。以上例子勉強也帶點公共性,或是工作需要。那日常生活呢?有需要這樣做嗎?

無論我們如何真心真意地待人,總會在某些時刻才發現朋友的價值觀或性格原來跟我們大相徑庭。此外,有時言者無心,聽者有耳;一場誤會就令昔日形影不離,推心置腹的好友,演變成不理不睬的過路人,甚至敵人。這時,我們應如何看待敵人呢?

會否每天在不同社交媒體監視著敵人的一舉一動,四周打探敵人的近況呢?明知大家不會再聯絡,亦稱不上職場上的對手,為何要這樣做呢?是否想希望目睹敵人倒霉或失敗,從而證明《活得比你好》呢?

別想太多吧!「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今天就嘗試一笑置之;他朝一日,也許一笑泯恩仇!

變幻才是永恆

遐邇聞名的悉尼海港跟十年前一樣風平浪靜,仍舊清澈見底;漫無目的地站在海邊永遠都令人心曠神怡。地球另一邊表面上「日夜都繽紛」,實則仍然風高浪急,稍一行差踏錯隨時車毀人亡,總令人透不過氣。

最熟悉的地方無論環境及外貌皆沒有絲毫改變,而我呢?

十年前跟朋友笑言:「一個人到外國生活,定必能更了解自己的性格。」現在再一次到外國留學,想不到發現自己這十年原來那麼愛挑戰及冒險。一生工作數十年,若只停留在一個行業,豈不是很沉悶嗎?世界那麼大,何不多外出增廣見聞,總比終年終日留在同一地方好吧?身邊臥虎藏龍,有故事的人那麼多,為何不廣善結緣,這應比天天活在同一圈子圍爐取暖好啊?

這些想法是歪理還是道理呢?近十年來即使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但跌跌撞撞,有喜又樂,有血有淚,也是一種生活吧。

外貌難免蒼老了,性格卻收斂了一點吧!字裏行間,是否看出沒有年輕時那麼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呢?開始領悟到作家梁實秋的名言:「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人生經歷到某個階段,或多或少也更了解自己。而我很喜歡挑戰過後的回味及分享,不知道能堅持到那一刻呢?

早前有幸跟朋友再聚;互相訢說近年的經歷。安逸舒適的生活教人羨慕,身邊大學畢業一直在會計界或工程界工作的朋友,現在大多也是公司管理層。奈何人生充滿挑戰及無奈;轉地方、轉行業、轉崗位等例子在我的圈子裏多不勝數。改變固然需要勇氣,但苟且偷生的日子定必更難過。政治界的朋友骨底裏仍然固執;這幾年首先考慮明哲保身,再思考如何在不同崗位好好活下去:議會工作無疑走到盡頭,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明天的事又有誰知道呢?

當年一起在中文大學當研究生的五個同學,最後有四個選擇離開學術界。《Leaving Academia:A Practical Guide》的論述看似越來越受認同。這也許背棄了學術上嚴謹的訓練及對知識的追求,亦浪費了不少公帑,但年輕人追尋更合適的生活又有錯嗎?

這十年不斷地改變,彷彿變幻才是永恆。每次面對改變的不確定性必定令人恐懼;把金錢、時間、青春通通押在新的道路,若再不幸失敗會怎樣呢?

沒有什麼大不了吧!畢竟有條件作出改變,本身已是個幸運兒!

最後的派對

職場上人來人往,離離合合平常不過。辦公室裏經常有同事雙手捧着一盒餅,特意走過來說:「小弟/小妹今日Last Day;好好保重,保持聯絡。」

眾人驚訝地問:「為什麼要辭職啊?有什麼打算啊?」無論怎樣窮追猛打,大多辭職的同事也有口難言,希望迴避問題,唯有說一些「標準答案」:想轉換新環境、需要休息一會、參求新挑戰…… 畢境「凡事留一綫,日後好相見」,無需要說出真正離職原因吧!

既然離開時心有不甘,爲何還要派「散水餅」呢?小弟吃過各式各樣的「散水餅」;有同事誠意十足,親手製作芒果布甸、有同事在百貨公司購買名貴的曲奇餅、也有好友在公司樓下的麪包店挑選價值十元三件的西餅,派給他人作告別禮物。曾有朋友抱怨:「Last Day買什麼作散水餅呢?天天面對『豬一般的隊友』是我離職主因,所以我不會購買昂貴的蛋糕;但如果只是一人一塊曲奇,他們就說我cheap!怎麼辦呢?」其實「散水餅」只是公司文化,所以人也知道只是象徵式的禮儀。不必認真,隨心買吧!

可是,儀式在一些人心中非常重要。公事極度繁忙的經理原本要立即離開辦公室開會、當得悉跟自己不和的同事A將會在十五分鐘後派「散水餅」就寧願遲到,也要吃完「散水餅」才離去。有人認爲經理有風度,他尊重同事,好好說一聲「再見」才跟同事分道揚鑣。不過又有人語帶嘲諷說:「經理每天也希望同事A離職,好不容易才等待到這一天,當然非常期待,不能錯過同事A的「散水餅」啦!」

除了上述離職的「散水餅」外,中國傳統還有不少最後的「派對」或「儀式」,包括身故後的「解穢酒」及「纓紅飯」。

早前,有定居美國數十年的遠房親戚回港探親;主人家特意設宴,邀請十七位親戚分兩圍枱共聚一堂。酒樓寬趟舒適,我們一枱只有八人卻給予我們坐十人枱。主人家特意走過來說:「今晚我點了很多菜式,有菜有肉有湯,吃多一點吧!」怎也想不到,她竟替我們點了七餸一湯,職員更沒有拿走兩套多餘的碗筷和坐位!我即時想起的卻是中國傳統特色宴席—解穢酒;這是殯禮完畢後用來招待送殯家人及親友的聚餐。解穢酒以清淡爲主,必定是七餸一湯,大多也有冬瓜及豆腐,更會多安排一個坐位與一套碗筷給先人「食用」。我望一望眼前的菜式,主人家爲了節省成本;七碟餸有三碟是清菜,湯竟是冬瓜盅!此外,由於主角是素未謀面的遠房親戚,大多在席的親戚也是在出席「俾面派對」,面露不悅;在旁觀者眼中,這一頓或許真的是解穢酒。

解穢酒還有大量規矩;例如吃的時候,傳統上是繼續守孝、一個先人的解穢酒理論上不只一次、宴席時先吃糖水等。由於太過煩複,現代人普遍以「纓紅飯」取代「解穢酒」。一般的「纓紅飯」菜色豐富;第一道菜是燒肉、然後會有雞和魚,餸菜的數量只要是雙數就合乎規矩;最後以一碗紅豆沙作結。廣東人大多時候更把「纓紅飯」演化成「英雄飯」。

突然想起同事離職前普遍會在茶樓吃一頓「Farewell lunch」;一向肩負點單重任的同事B,第一時間總會點燒腩仔、結帳前怕蝕底,必定要求職員贈送紅豆沙才肯離開。某程度上,「Farewell lunch」也是一場「俾面派對」,主角更是最不想出席的;這頓飯,是不是跟「英雄飯」相似呢?

儘管儀式非常重要,但請不要迷信,也不需太認真!雖然是「最後的派對」,並且百無禁忌。然而,「解穢酒」及「纓紅飯」的背景仍需略知一點,以免弄出笑話或對他人造成尷尬。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辦公室的經濟學課

一年前,大學同屬主修經濟學的朋友千叮萬囑說:「不要選讀Labour Economics或Personnel Economics呀!這些純理論的微觀察經濟學課程不能在社會應用,對你將來讀碩士或做研究也沒有幫助。」我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學時修讀了Personnel Economics;最近,終於證明朋友是對的。

數十年前,大多公司設有人事部(Personnel Department);現在卻變成更「專業」的人力資源部(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我不知兩者的分別,但一般同學也假設Personnel Economics就是HR的經濟學。Personnel Economics運用經濟學及數學理論,探索僱主與僱員的關係;課程詳述如何最有效地計算員工的薪酬待遇、怎樣評價員工的表現、何時爲員工提供培訓及金錢以外的報酬。大學講師運用數學把課程「理性化」,還提供大量數據供學生作參考。

辦公室總存在對工作有熱誠的員工,他們喜愛自己的工作,找到滿足感;工作不只爲了金錢,希望在所屬行業發光發熱,貢獻社會。這就是經濟學說的「Intrinsic Motivation」。由於這些人工作不單純爲了薪水,經濟學者就建議把需要熱誠的工作,例如老師、護士、爲人民服務的政府官員及議員薪水降低。試想想,若把老師的起薪點調低,還有那麼多畢業生願意當老師嗎?也許,這會動搖少部分畢業生,減低他們成爲老師的決心,但能有效阻止只爲高薪,混水摸魚的人投身教育界。現今社會不是很多「教畜」嗎?政府不是很多冗員嗎?幸好,社會還有義務爲學生補習的老師,總有爲公義而不收分毫的律師。根據Personnel Economics,工作需要「熱誠」的員工就應收取更低的薪金;把政府官員薪金扣減一萬元,他們理應仍然願意爲人民服務吧!當然,在現實社會中,當權者認爲他們肩負重任,需要以更高的工資吸納人才;所以經濟學者的建意只是紙上談兵。

於是,老師就介紹較受公司及員工歡迎的「Seniority Wage」:當員工在公司的年資越長,他的薪金就有所增長。當然合理吧!年資越長久代表經驗豐富,更了解公司的運作,做事也更有效率吧!況且,無功也有勞,資深員工配得上較高的薪金!然而,年資越長跟表現出色似乎沒有明顯關係;當資深員工拿着高薪時,他們或會不做不錯,抱着等退休的心態。而且,他們思想守舊,所以公司很難作出改變。這個情況在社會無處不在,經驗最少,工資最低的年輕人當然氣得怒火中燒。

「Seniority Wage」看來並不合理;經濟學家就提出了「Subjective Evaluation」,即上司親自及主觀地評價下屬的表現,通過比較,表現好的員工就得到更高的薪金。這種制度下;升職不只需要實力,關鍵在於如何搏取上司的歡心。所以,員工會變得投機取巧,在上司面前「搏表現」;背後搜集同事的「黑材料」,幸好這只是少數!較常見的是辦事能力較低的員工,爲了證明自己是好員工就自吹自擂,高調稱自己聰明能幹,相識滿天下,有桌越的辦事能力。引用賭場術語,這是「無料扮四條」。熟悉Show-hand這個知名撲克遊戲的朋友必定明白,要贏其實就是靠嚇!牌面差,依然有機會嚇怕對手,成爲勝利者。在辦公室運用同一原理,他們依然能欺騙上司,最後力壓同事升職加薪!

這時,著名經濟學理論Gresham’s Law:劣幣驅逐良幣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就大派用場。當良幣和劣幣在社會存有相同的購買力,市民就會把良幣好好保存,只用劣幣作出交易。久而久之,劣幣就淘汰良幣,成爲社會唯一流通的貨幣。這理論後來被廣泛地應用於非經濟學的層面;公司能力較低的員工(劣幣)運用花語巧語獲得信任後,勤力工作的員工(良幣)就意興闌珊,然後就被淘汰。最後,整所公司也只有能力較低的員工。

會考經濟學的Piece Rate/Pay for Performance也是Personnel Economics課題之一,課程最後亦提到有些員工願意接受較低的薪金,來換取更多的福利 (Benefits);所以不少公司也會慷慨地在中秋節送月餅、端午節送糉子……在經濟學角度來看,公司真正目的其實是減低員工的薪金。

修畢整個課程後,覺得Personnel Economics非常「離地」!我按耐不住就問老師:「Hayley, Intrinsic Motivation, Seniority Wage, Subjective Evaluation 及Piece Rate存有大量弊病,在現實社會根本不可行!即使HR沒有修讀Personnel Economics,他們也有方法計算員工的薪金吧!那麼,爲何我們要讀這一科呢?」

Hayley說:「課程上,我總能以偏概全,提供一些證據支持經濟學的理論啊!數學上,Personnel Economics也是正確的!讀完整個課程後,你就明白到有問題的是人類和社會。」

Hayley的答案果然精彩!

Econ

Heathrow 翻譯員

旅程即將完結,打算把握最後機會在倫敦買「手信」時,倫敦的朋友說:「這些英式餅乾在機場免稅店也有啊,你們到機場才購買啦!」「入閘後,機場不只是登機的地方,還是一個購物及美食天堂,你們可以在機場逗留多一點時間吧。」

就這樣,我們提早三小時到達全球總客運量第三多的倫敦希斯路(Heathrow)機場;通過嚴緊的安全檢查後,一名海關職員突然對我們說:「What language do you speak? Mandarin? 」

我說:「Cantonese」

海關非常有禮地說:「That’s Perfect! We need your help to be our translator……」

本着好奇心,答應了海關的邀請;我們隨即看到大約六名英國海關職員了,一對大約五十歲,能操流利廣東話的中國夫婦(相信未能成功通過安全檢查),桌子還放了一大疊現金。海關跟我們介紹夫婦的背景及被扣查的原因,夫婦聲稱手提行李只有little amount of money;經檢查後,被海關發現藏有超過一萬歐元現金而未有申報,違反歐盟出境條例(我原本也不知道的),更對海關職員有說謊之嫌;而這對夫婦現在打算到香港探親及旅遊,他們在英國經營了華人外賣餐館六年卻不懂說英語,所以我們就「不幸地」成爲海關與夫婦的翻譯員。
海關們對這筆款項的來歷和用途展開詳細的查問,並即時抄下對話,以下摘錄少量對話。

海關:「這筆錢是怎樣拿到呢?」

夫婦:「當然是在銀行拿的,有的是兒女給我們的。」

海關:「銀行拿了多少?兒女給了多少?」

夫婦:「在銀行拿了數千鎊,兒女好像每人給了一千鎊,我也不太記得了。」

海關:「你們在銀行一次過拿了一萬二千鎊?還是分多次呢?」

夫婦:「多次。」

海關:「請問多少次呢?」

夫婦:「幾次吧。」

海關:「那對上一次在銀行提款是哪一天呢?拿了多少現金呢?有沒有證據呢?」

夫婦:「不記得啦!幾個月前吧,好像拿了幾千鎊。」

海關:「你們怎樣儲到那一萬多磅呢?」

夫婦:「我們數個月就到銀行拿數千元,拿了幾次就足夠了。」

以上對話重復多次,我心想:有誰會把銀行月結單隨身攜帶呢?我也忘記了自己最近一次提款的資料了。

海關:「你們每一個月的營業額是多少呢?扣取租金及成本,利潤大約有多少呢?」

夫婦答了一個眾多生意人的標準答案:「做生意一定有上有落、生意好時會多一點,每個月也不同的。」

海關開始顯得不耐煩,就對我說:「Tell them, this is not a good answer.」
夫婦:「大約幾千鎊吧。」

海關:「你們在香港住那裏呢?有沒有預訂酒店?」

夫婦:「我們打算『去到邊,住到邊!』當然沒有預訂啦!」

這對夫婦更沒有能力用英語填寫自己及餐館的地址,海關就要求我爲他們抄寫。一向懶惰的我心想:我現在是來旅遊還是罰抄呢?我很像沒有收海關的工資啊!還有一連串瑣碎問題未能盡錄;「翻譯工作」長達一個半小時後,數名海關就走入房間,商討這對夫婦的命運。

一名有善的海關職員留在我們身旁,也許是不讓我們離開;他亦趁機跟我們談天:「你們第一次來倫敦旅行?這十多天在歐洲過得好嗎?多謝你們的幫忙!放心吧!你們一定能準時上機!但我還要提醒你們在機上要提高警覺,因為你們跟那對夫婦選乘了國泰航空同一航班回香港,也許他們會借機向你們身上潑一些液體呀!如果最後我們沒收了夫婦所有金錢,他們可能在機上變得不理性,你們小心一點呀!」

我們相視而笑,雖然内心總會有點責怪海關令我們未能參觀希斯路機場及不能在英國吃一頓最後的晚餐,卻答:「幫助海關調查是每一個人應該做的事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難得的體驗呢!如果你遇不到我們,你們會怎樣詢問夫婦呢?其實海關有沒有翻譯員呢?」

海關說:「我們不可能每一單案件也安排翻譯員。也許我們會繼續找其他旅客,或到登機閘口找航空公司職員幫忙吧!你們現在也知道沒有declare的後果吧!千萬不要這樣做啊!」

這時,房間裏的一眾海關走出來跟我們說:「我們現在決定沒收那對婦夫所有現金,因為他們未能清楚解釋這筆金錢的來源。根據英國xxx法例,四十八小時内我們需向法庭解釋沒收原因;而海關最長可保留這筆現金兩年,每六個月我們也要向法庭交待爲何拒絕歸還,夫婦最後能不能取回這一萬四千鎊就交由法庭決定。而我們沒有權利阻止夫婦登機,但若他們仍然選擇到香港就必定錯過四十八小時内到法庭答辯的機會,最快也需要數個月才有機會親自解釋並取回款項。麻煩你們把上述內容組織一會就幫我跟夫婦說吧!記住,要跟夫婦說他們是自行決定是否登機的!」

這段說話對「臨時翻譯員」有點難度,我們就斷斷續續把重點說給夫婦。這消息對婦人猶如晴天霹靂,她不知所措、面紅耳赤、眼泛淚光,要求我爲她哀求海關人員,讓她拿二千鎊回港,因為這筆現金是她的「血汗錢」。我只能替婦人直接轉達訊息,心裏感到一點矛盾:夫婦對着海關不斷回答一些模稜兩可的答案好像不值得同情,但夫婦辛辛苦苦賺得一萬四千鎊,本打算與父母共聚天輪,最後未能帶同金錢上機;我想任何人也會感到氣憤的。而海關就說:「The jury will make the decision.」

時間不早了,兩名海關對我們說:「CX 2xx航班現正登機,你們現在要立即跑到閘口…… We really appreciate your help……」(下刪一大段客氣說話)

想不到在倫敦的旅程會這樣完結!在機上回想這段經歷,想起了數個問題。

1)海關怎樣知道我們真的懂英語及廣東話呢?如果翻譯期間出現問題或錯誤,會不會影響法庭裁決結果呢?

2)海關沒有把整個過程錄音,只以筆記簿記下内容。而筆記簿的內容最後會否成爲海關的證供呢?如果會,那麼翻譯員的角色頗爲重要,一向嚴厲的英國海關在機場隨意挑選翻譯員就好像有點兒戲。

3)如果海關一直要求我們翻譯,最後令我們未能登上航班。我們可否向海關索償呢?

4)如果最後真的沒有翻譯員呢?大部分禁區的乘客未必有興趣及時間擔當這個苦悶的角色;航空公司職員也沒有責任成爲翻譯員。當只能「雞同鴨講」,夫婦的金錢是否必定被沒收呢?

5)如果夫婦趕着登機,沒有充足時間回答海關的問題;海關是不是能直接把一萬多鎊現金沒收而不需聆聽夫婦的解釋呢?是不是會「有殺錯,無放過」呢?

6)這個故事的夫婦再一次證明不懂英語也能在倫敦生活六年。其中一名海關職員更笑稱這是China London;那麼Heathrow機場是不是需要聘請少量能說廣東話或普通話的海關職員呢?

Chicken

楚河漢界

還記得中三時,中文科老師要求學生以「我最敬愛的中國歷史人物」爲題,撰寫一篇文章。我想也不用想,這個人物必定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罕有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一個不愛讀書及不識字的人能夠不靠「父幹」,成爲皇帝令我仰慕萬分。性格豪邁大方、為人豁達的他一生結識不少好友;加上他用人唯才、知人善任,成功擊敗西楚霸王項羽。登基後,他廢除秦代惡法、封賞眾多開國功臣,把榮耀歸功於他人令劉邦深得民心。更寫下「大風歌」,展露了一個成功英雄的非凡氣慨,多麼令人羨慕!然而,人漸漸長大,發生的事越多,就開始對這個歷史人物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跟他人訂立「楚河漢界」,比喻界限分明,不得越過對方管轄範圍。希望大家「河水不犯井水」,不對他人產生負面影響。這個成語出自項羽跟劉邦的戰爭;當時相方對戰時也沒有必勝把握,決定停戰,訂立《鴻溝和約》,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以東者為楚。這個和約同時例明項羽願意把劉邦的父親及妻子釋放。可是,當項羽依照和約,釋放劉邦的親人後;劉邦就背信棄義,撕毀和約,以六十餘萬大軍將十萬楚軍圍殲,最後逼使項羽到烏江自刎。這個歷史上著名的「和約」也只生效三天,我們又何必期望他人尊守大家一同訂立的規則呢?

此外,劉邦也懂「讀心術」。在「鴻門宴」時,他得悉項羽打算殺害自己,就立即找項羽的叔父項伯協助;劉邦卑躬屈膝、以禮相待,期望項伯向項羽求情。在宴會時,劉邦選擇坐在最卑微的臣下位,表明自己只是下人,減低項羽的戒心。當宴會舞劍表演者打算一會兒借機刺殺劉邦時,劉邦就聲稱要離席去廁所,結果一去不返,成爲「借尿遁」的完美示範。可見,劉邦在適當時候變得虛偽,懂得訶諛奉承,對形勢亦有準確的判斷。在這個虛偽的世界,我們不是看到很多劉邦的影子嗎?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劉邦另一「代表作」。當時主宰天下的項羽把劉邦送到遍遠的漢中;於是劉邦決定燒毀沿途所有棧道,藉此表示自己無意離開漢中,不會威脅項羽的統治。劉邦養精蓄銳後,就接受韓信的建議;一方面派少量士兵,假裝重修棧道,另一方面就率領大軍,抄小路偷襲陳倉。這是「聲東擊西」的典範。我們身旁是不是有人像劉邦一樣,表面糖衣,内心卻滿懷詭計呢?

無可否認,劉邦某程度是個好上司;他不理會下屬的背景、願意給下屬發揮的機會。賢士韓信本身只是個游民,將軍樊噲更是個屠夫。可是劉邦跟不少中國皇帝一樣,只能跟朝臣共患難,不能共富貴。雖然他登上皇位後曾封賞功臣,但他在位的首七年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能威脅自己的「異姓王」。結果漢初的一眾開國功臣也未能安享晚年。

現在回想中三時,為什麼我會把劉邦作最敬愛的歷史人物呢?這個虛偽、投機取巧、只顧利益的人又怎能成爲一個值得尊重的人呢?有歷史評論員批評:「劉邦失利時卑躬屈膝、動搖逃跑;在得意時背信棄義、殘害功臣。」毛澤東主席更說:「漢王劉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現在我卻認爲劉邦是位梟雄;善於應變及溝通、用人得當、懂得攏絡人心;但從道德倫理來看,確實難以恭維。

中三時,即使我早已略知「鴻門宴」、「暗度陳倉」等歷史事件,但我看到的是劉邦機智及卓越的辦事能力,成爲我敬重的人。時而世易,儘管歷史沒有改變,現在的我卻想起劉邦醜惡的一面。

邦

天堂與地獄

失意時,朋友說:「不用終日愁眉苦臉吧!我相信世界發生所有事也是一個因果循環。讓我爲你抄寫經文,祈求上天幫助你吧!」

她是一位佛教徒,又說:「昨天的因,今天的果,今天的因,明天的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阿彌陀佛。上天對我很好啊!他令我即將成爲大學畢業生,又讓我短時間内找到真命天子。所以這個週末,我會到南天寺參加抄經修持活動,期望孝親報恩,淨化心靈。」請替我禱告吧!如果這個世界存在因果循環,世界應該是頗公平的。

她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又說:「我們日常生活充滿各式各樣的競爭。我們讀書鬥高分、競爭更好的工作及薪金、將來還要爭房屋和骨灰龕…你不覺得社會怨氣太深嗎!我們面對困難應該樂觀一些吧!我從禱告及抄寫經文,領悟做人應該有樂觀的心態,你也試試吧!」

沒有宗教背景的我未能頓時理解她的話;修讀一個名爲「Sociology of Religion」的課程時突然聽到老師說:「根據摩門經(Mormon),我們死後每一個人也會復活,然後接受耶穌的Final Judgement才知道我們是『上天堂』還是『落地獄』。然而,天堂還有三層,分別是Celestial Kingdom,Terrestrial Kingdom和Telestial Kingdom。想得永生及永遠的快樂就必煩進入Celestial Kingdom,上帝及耶穌也是那裏的居民!」

我呆了一呆,心想:社會已經充滿階級鬥爭,想不到死後假設有幸能「上天堂」,也要面對階級的問題。上網搜查摩門經所題及的「Plan of Salvation」,發現一個人只要沒有犯下彌天大錯;即使在生時不接受耶穌的愛,更是愛說謊的人。死後只要在「精神監獄」守行爲一千年後,也有機會進入最低級別的天堂,即是Telestial Kingdom。而天堂設有晉升機制;若果活在第二及第三級天堂的「居民」表現良好,就能「搬」上最高級別的Celestial Kingdom,成爲耶穌的鄰居(過程可能需要數千年)。可是,如果一個人在世時接受魔鬼的引誘就必須立即進入Outer Darkness,亦即我們所說的地獄。

想不到原來「天堂」也是那麼複雜的。可是,我們在現實生活很少祝福別人「上天堂」,卻經常聽到別人咒罵仇人「落地獄」。而地獄又有什麼階級呢?根據佛教的說法,地獄總共有十八層,而最低的一層是最黑暗、最苦的「無間地獄」。顧名思義,進入「無間地獄」的人將會無間斷地受苦,刑期長達百億年,稱得上永不超生的。香港電影愛好者必定對「無間地獄」有一點點印像,著名港產片「無間道」就是依據「無間地獄」命名的。電影中的主角劉德華先生在最後精神分裂、在正邪之間產生多種幻覺、終日活在痛苦之中。表面上,飾演奸角的劉德華在最後一刻仍然生存,心靈卻是眾多主角中最痛苦的。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無間痛苦」。

宗教好像把下一輩子的事變得更亂啊!常有人說:「我們下一輩天國見吧。」信奉摩門教的人會問:「是天堂的那一層呢?」他們不只希望死後「上天堂」,還要上Celestial Kingdom。同一道理,信奉佛教的人應該更準確地詛咒敵人「落無間地獄」;但相信佛教的人好像懂得感恩及淨化心靈,又怎會咒罵他人「落地獄」呢?

「朋友,你想得太多了!宗教本來是非常簡單的。不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你也要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有能力就多做善事,這對你也沒有壞處啊!」

還是最喜歡孔子的話:「盡人事,聽天命。」

共勉之

Heaven

做實事

重返母校與老師久別重逢,老師依舊能言善辯、口齒伶俐,可是每一句也是牢騷。

老師嘆息地說:「現在學校變成了一所考試工廠,特別是中文科每一堂也要操練past paper,每一個學生就成爲一色一樣的產品而失去獨特的個性。沒有機會發展個人潛能,真的認爲他們很淒慘。」

我搖搖頭問:「作爲傳統英文中學,中文科較弱是正常所以應該有更多的操練呀!但現在不是有什麼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中文科又不是有校本評核嗎?」
老師激動地說:「這根本就多餘的!大學收生應看什麼先呢?當然是成績啦!你拿着七個五星星不參加活動也能入醫科;而你拿學界冠軍而中文不合格就連大學的入學資格也沒有。校本評核?不要玩吧!這個分會跟你中文科卷五調整的;如果你中文好卷五就自然好,所以校本評核的分數自然會調高。如果公開試發揮差的同學,不論校本評核分數多高,最後仍然會被調低分數。所以這個年代的事非常不實際!」

「啊sir,現在中二有四班同學用普通話教中文,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根本有問題的。中文課最重要的是學中文而不是學普通話呀!我也不明白為什麼用普通話教會令學生寫作水平提升;若果是的話英國的乞丐每天也聆聽英文,是不是每個乞丐也撰寫得到好的英文嗎?你試一試叫這些乞丐作首詩出來看一看會不會成功吧。」

「啊sir,你這些修讀文學的人永遠就是這樣的,總對現狀不滿卻不能作出改變。就像蘇軾一樣,在朝庭得不到認同而被貶職,總是懷才不遇。」

「沒有辦法的,家長認爲普通話教中文會好一些我們就不能反對。文學是那麼偉大的因為他們能留芳百世的;你現在記得蘇軾還是宋代的有錢人?世界上有無數銀行家但你認識多少個?你只是記得Bill Gate的。」

「還有一個較私人的問題。啊sir,我想你應該三十多歲了,現在結了婚嗎?」

「未啊,做回自己就行了!不跟你說啦,現在又要做機器跟中六操練聆聽題目,下次再談吧!」

「再見啦」心想:讀文學又怎會跟讀商科的俊男吸引及實際呢?當然選擇穿西裝的商學院學生好一些,討論明天的樓價或那一隻股票較有潛力總比討論李白的詩及蘇軾的詞好得多。

社會就是講求實際,就像政府官員所說的「做實事」。假期學什麼好呢?當然是學車、考急救牌、考保安牌吧。學法文呢?若果有證書也可以考慮,沒有就算了吧。這些課外活動總比現在拿着一本哲學書,思考柏拉圖經典的問題「『紅色的蘋果是紅色的』這句是否正確呢?」爲實用。

沒有人有興趣了解這句說話不一定正確的原因,社會總是把機會給一些「做實事」的人。至於有不「做實事」的人嗎?假若有兩個人在你的眼前;一個在思考柏拉圖的哲學,另一個正在麥當奴工作。如果只能選一個人,你認爲那一人在「做實事」呢?

人際關係學

還有不足一星期,這個輕輕鬆鬆、悠然自得的學期即將完結。不同膚色、種族的同學將會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三個月;明年開始選擇Major,能否再跟本年的同學在課堂再一次相遇呢?明年離開宿舍,跟朋友一起搬出校園合租居所,能否跟現在來自五湖四海的宿舍朋友再見呢?如果相信這世界有「緣分」,即使我們不互發Whatsapp 或 facebook 訊息,我們這一次的分離也會因「緣分」令我們重聚的。

離開這個城市前,不少同鄉人不斷打探對方的航班;甲說:「你哪一天回香港呀?」乙答:「二十號呀!」甲說:「死啦!沒有人跟我同一日離開,鄰座沒有相識的人那九個多小時怎麼辦呢?」每天總會有三所航空公司一共提供五班由悉尼直達香港的航程,同一天飛行也不代表什麼的;說不定當天在機場那回香港的一千多人會有你認識的人呢?即使不幸沒有,如果連九小時也忍不下一人孤獨地坐着,那麼平時一人在房間讀書一天又怎樣忍受呢?我又不相信跟任何一位朋友也能在機上滔滔不絕地說九小時;雖然把握一分一秒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起來很像非常重要,但那九小時也不妨讓自己靜一靜的。

不用置疑,大學增加了人與人「碰面」的機會,互相詢問對方的名字後,大眾習慣把這個跟你「碰面」的人變成或稱爲你「認識」的人。如果你問我認不認識XXX,有時也要思考一段時間,因為認識與不認識的確存在很大的討論空間;或許你曾跟梁特首握手,你更曾當面跟他說兩句話,你能不能說你「認識」梁特首呢?很多時大學就會遇到這個問題,明知往後不會再相見,怎樣在這個學期跟這位界乎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好好相處呢?這絕對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每一次跟朋友談話時,腦海總會記着德國哲學家康德的一句名言:「做人最重要是說真話,但沒有必要把所有真話也說出來。」所以很多時候寧願不說話也不想糊亂說一些不能說的話;如果在大學運用康德這個原則來跟人說話,恐怕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會爲了防止dead air而說一些自己也不相信的話、又會阿諛奉承討好對方、或會表演你優秀的能力,暗中稱讚自己。這些常用的方法就是能增長人際關係的不二法門;看到一些人對任何人總能笑着談得非常投契,像是一對一見如故的老朋友,認真聆聽就發現其實對話内一句較深入的話也沒有。

人類最怕受到他人的批評,即使是相熟的朋友爲了顧全對方的「面子」,很多真話也不能直接說出來。但如果真的重視對方,怎樣令他改進呢?況用一套「積極不干預」政策讓他自己從錯誤或經驗進步還是徹徹底底、一五一十把真話說出來呢?

相信人際關係的問題隨着年齢的增長會變得更複雜,還是好好把握現在每一個沒有機心及壓力的對話。若果不能,有時不說話也比在不適當的場合說真話好。

求愛如球賽

要贏得一場足球賽事除了倚靠一班出色的球員,還需要配合一套合適的戰術才能攻破對方大門取得勝利。不少年輕人也日以繼夜,夜以繼日思考着自己的夢中情人;應不應在相識一星期就約這位英俊的男孩吃晚飯呢?每天也想着「女神」而自己卻是個毒男又怎麼辦呢?她很欣賞我但我身高沒有一米八,會考也沒有三十分是不是一定不能成爲我的情人呢?與其思考這些苦惱的問題,倒不如看場球賽想一想領隊的戰術吧。

每人的夢想也是把西班牙冠軍球隊,被喻爲「地上最強」的巴塞隆拿的足球風格融入於自己的愛情當中。球隊擁有沙維及恩尼斯達這兩位傳球及控球「藝術家」,一觸球就能精確地傳送到球王美斯身上輕鬆破門。這種華麗悅目的攻勢,瀟灑又實用的踢法就如一名外貌俊悄加上事業有成的男孩追求一名女子,既吸引又實際當然很容易短時間就單刀直入,打開新一頁的戀愛紀錄。但不是每一位求愛的主角也如劉德華或梁朝偉英俊,讀的科目又不是醫科或法律般吸引;現在未有頂級能力運用最完美的方法追求他人,就如不少出色的球員也未能適應巴塞隆拿的踢法而離隊。當你想把巴塞的進攻融入你的求愛過程,首先應該想一想你有沒有踢巴塞的能力呢?

而現實生活中不少求愛的人也在運用英格蘭中遊球隊史篤城的進攻踢法。沒有俊悄的外表又很像沒有光明的前途,希望盡快脫離「單身一族」;跟對方相識了數天就一見鐘情,雖然不太懂對方的性格及故事也硬着頭皮跟對方示愛,這被網民稱爲「快攻」。進攻失敗了也沒有所謂,因為白費的時間及金錢也不會太多。就如史篤城的進攻一樣,在後場一腳超過五十米的長傳急攻,希望身高兩米的高治及「黑又硬」的鐘斯能搏得入球;入球固然高興,但整個進攻過程毫無組織亦只有數秒,失敗最多也是從頭開始,損失不大。球隊沒有懂控球的實而不華又不顯眼的球員,就像一個只懂簡單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不會花時間思考對方内在是什麼人及適不適合自己,最重要還是來一個急攻,試一試一起生活的滋味才想下一步。沒有太多内在優勢而勇敢的人最適合這種快速的節奏。

最長情及最浪漫的人就最愛阿仙奴的悅目足球。阿仙奴進攻往往也在對方禁區外圍短傳二十多次仍然沒有作出射門;大部份時間也控球在腳但花很多時間才能作出一個實際的攻勢而得到勝利。花姿招展的踢法令不少人也認爲他們會成功,實際上已經八年無冠。沒有把握力最強的前鋒但擁有一班懂控球的中場,願意花很多時間看清對方的所有才作出一次攻勢。就像一個單戀的人無數次跟對方行街、睇戲、食飯甚至跟對方到過很多浪漫的地方,花過很多時間及金錢也仍然不會跟最愛的人作出求愛攻勢,因為知道失去控球的後果一定不堪設想。而這些人願意一值爲對方等下去,這種「慢攻」的人亦非常長情;領隊雲加先生總喜歡把一千萬磅收購一名十五歲的年輕球員,願意等着他成長而放棄另一名已成熟的二十五歲球員。這種踢法需要花長時間才有機會成功,這段時間還要冒着被他人搶走自己最愛的風險,所以支持阿仙奴需要一定的勇氣。

上述三隊球隊也有不同的攻勢,以入球爲目標;但茫茫人海也找不到陪伴自己一生的人現在依然不是拿着球亦不是望向對方的龍門,正就仿效迪馬堤奧領隊時期的車路士踢法。明知自己技不如人,在法定時間用正常途徑嬴得歐洲聯賽冠軍是天方夜譚。要贏得比賽就只能在比賽期間死守,把比賽拖至互射十二碼階段,希望得到幸運之神的眷戀得到冠軍。結果車路士在不被看好的情況擊敗星光熠熠的拜仁慕尼黑得到歐聯冠軍。現在什麼也沒有做及沒有對像的毒男或宅女不況參考車路士的戰術,安分守己,打好基礎,說不定神跡會降臨於你身上呢!

足球之所以引人入勝因為未到最後一刻也不知道結果,而愛情其實是一樣,你怎能保證結了婚的人一定能幸福終生而不會離婚呢?而足球戰術跟求愛也是息息相關,前曼聯傑出的領隊費格遜先生被選爲「最世界最可怕的岳父」,可見我們總能在足球得到求愛的啟示。